• |含金量比一比,K金>包金>電鍍金

 

首先,來認識一下包金和電鍍金。

包金也可以稱為注金,將貴金屬以機械方法滾壓在其他金屬表面,可以理解成「包」上一層貴金屬。

鍍金則是利用電解原理,在其他金屬的表面,鍍上一層薄薄的貴金屬。

不論是包金或是鍍金,通常來說含金量會比K金來得少。 所以含金量: K金>包金>電鍍金。

 

小常識:

鍍金的厚度單位通常為 micron,1 micron (符號 μ 或 μm,中文稱作微米) = 0.001 millimeter (符號 mm,中文稱作毫米)。

包金產品的內部金屬胎通常是銅或銀,外部薄金片常見為 10K、14K、18K、或 24K,一般兩者厚度比例為 10:1 或 20:1。

 

以下是一些常見的K金數值和它們對應的金含量:

24K金:是100%純金。由於純金是非常軟且容易變形的,所以24K金飾品不太實用,特別容易受損。

18K金:表示金合金中有75%的純金,其他25%是其他金屬的合金,通常是銅或銀。18K金是相當流行的選擇,因為它在保持金的豪華外觀的同時,也比24K金更堅硬和耐用。

14K金:表示合金中有58.3%的純金,其餘41.7%是其他金屬的合金。14K金通常是一種經濟實惠且堅固的選擇。

10K金:表示金合金中只有41.7%的純金,其他58.3%是其他金屬的合金。10K金是一種相對較低價格的選擇,但也相對較堅固。